11月7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应邀做客“狮子山传播学讲坛”,作题为《范式跃迁:AI时代获取未来入场券的密钥》的讲座,吸引了太阳集团tyc33455众多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喻国明教授首先回顾了团队自2007年以来在“认知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他指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深刻改变传播的底层逻辑,社会传播的“原点”从机构和群体转向个体,人的认知成为传播研究的核心。他认为,未来传播学的两大关键方向是“认知神经传播学”与“计算传播学”,这标志着学科体系正进入智能化重构阶段。

喻教授强调,AI的本质不是工具的升级,而是社会与传播“操作系统”的重装。他指出,算法与数据已成为决定内容可见性与传播路径的核心力量。主流媒体若无法理解并参与这一逻辑,将面临传播影响力“边缘化”的风险。传播者应当从用户与市场的洞察出发,重建媒介融合的现实逻辑,而非停留于供给侧的资源整合。
在谈及AI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时,喻国明教授提出,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类面临“范式跃迁”。AI不仅改变信息生产方式,更重塑了权力结构与文化框架。长期依赖大模型进行信息筛选与表达,可能使人类思维方式逐渐被算法逻辑塑形,这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他指出,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将形成分工:AI承担战术执行,人类负责战略决策。传播人才应培养“提问能力”“结构化思维”“调度与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从重复性劳动者转向创造性设计者。“不会提问的人,无法得到好答案”,喻教授指出,AI时代的传播者,首先要学会与智能体“对话”。

喻国明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兼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创会理事长、《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中国互联网营销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是我国传播学实证研究的领军者、传媒经济学的奠基人及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开创者之一。
撰稿人:潘浩、叶炳含
摄影:叶炳含
审核人:乔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