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蔡姗姗 徐雨薇)11月6日,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道举办校地协同启新程,专业聚能赋杨园——“名社会工作师工作室”成立及校地联建签约仪式。会上,杨园街道与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6所高校签署校地联建合作协议,并特聘高校专家入驻“名社会工作师工作室”,建立“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基地”,共同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校地协同、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武昌区委社会工作部、武昌团区委、武昌区民政局等相关负责人及高校专家代表出席。

该活动嵌入式开展杨园街道志愿服务资源对接会,与会嘉宾参观了“高校青春动能”、“社区服务基石”、“共建单位力量”、“新兴行业领域”四大志愿服务主题展区。实地走访纺器社区武汉市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运行情况,该社区自项目开展以来,聚焦“一老一小一新”重点群体,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2支,运行“三联三员四桥”工作机制,衍生“好邻居”系列治理品牌,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127件,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杨园街道“名社会工作师工作室”和“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基地”将汇聚一批在社会工作领域经验丰富、专业素养深厚的领军人才,积极搭建集研究、实践、交流、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双导师、双场景、双成果”的创新机制,把政府的治理需求、高校的智力资源、社区的实践场景和人才的成长路径有机串联,构建起一条“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完整链条。为进一步深化校地联建,杨园街道同时与6所高校共建“志愿服务基地”,积极引入高校志愿者团队有序参与社区服务,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发展。

杨园街道办事处主任任华斌表示,全区上下正锚定“创建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杨园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治理模式向主动治理、系统治理深化。街道和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政策落地的最终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不仅是要办好一个工作室、建好两个基地,更是要以此为支点,撬动整个杨园街道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升级,努力打造“实践能落地、模式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样本。

未来,杨园街道将在各方协同共进中持续发力,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深化、难题在基层破解,切实将共建蓝图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图景,为武昌区创建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贡献杨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