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覃雯雯 段佳宁)第64届校运动会现场,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校园运动场的红色跑道上,起跑线前,身穿运动服的黄轶涵微微屈膝、双手撑地,目光紧紧锁定前方终点线——这条赛道他跑了三年,每一寸塑胶地面的触感、每一阵掠过耳畔的风,都早已刻进他的记忆里。当清脆的枪声划破长空,他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摆臂、跨步、加速,以利落的动作冲线,胸前的号码布在阳光下轻轻晃动,映出他眼中藏不住的热爱与坚定。
一份热爱,从少年延续至今
黄轶涵与田径的缘分始于小学的“爱跑爱跳”。凭借这份天赋,他曾代表学校征战市区级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初尝赛场成就感——这份喜悦如种子般在他心中扎根。步入中学,学业压力渐增,他不得不将田径热爱暂时“暂停”,把重心转向学习。但他对赛道的牵挂从未消失:路过操场会留意奔跑的身影,看到田径比赛会为选手呐喊,这份热爱始终在心底留存。
进入大学,宽松的环境让热爱重新起航。他毫不犹豫加入校田径队,再次踏上熟悉的赛道。在他眼中,200米需全程绷住爆发力,400米是耐力与速度的博弈,后半程全靠意志力支撑,两个项目都是“与自己较劲”的过程。而接力赛的热血更让他动容:赛前围圈打气、交接棒时的默契、冲线后相拥欢呼,这些团队专属瞬间,是单项比赛没有的珍贵记忆,也是他坚持的重要动力。

自律为底,学习运动两不误
作为非高水平运动员,黄轶涵深知保持竞技状态无捷径,全靠“挤时间+强自律”。自去年加入校田径队短跨组,师从国家运动健将顾家宇后,每周三次训练,他雷打不动准时参加。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提前整理装备、到场热身,训练时认真打磨起跑、加速、冲刺等每一个细节,从不敷衍。
学业与训练难免冲突,有时课程满、任务重,他便利用碎片时间高效学习:课间整理笔记、午休做习题、晚上训练后复盘知识、预习新课。“既然选择坚持,就不能辜负热爱,也不能浪费老师指导。”这份信念与自律,让他在学业与赛场间找到平衡,专业课成绩稳定,训练水平也稳步提升。
代表宣誓,从参与者到传承者
今年校运会,黄轶涵不仅是参赛选手,还作为运动员代表宣誓。站在宣誓台上,话筒递到手中的瞬间,“责任”二字率先浮现在他脑海。“身后是太阳集团tyc33455师生的期待,身前是赛场公平竞技准则。”他深知,这个身份不仅要求自己拼出好成绩,更要以身作则,展现华农学子拼搏向上、遵守规则的风采。
如今大三再战赛场,黄轶涵心态已然不同。“大一初登赛场时,紧张得手都发抖;现在更多是从容。”看着新队员,他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也多了份传承的信念。训练时,他主动分享经验,教新队员调整起跑节奏、应对体力极限;休息时,和他们聊心态调节方法,鼓励大家:“运动无关天赋,敢站上赛场就是胜利。哪怕每天跑两圈,都是在为青春添活力。”

赛场馈赠,拼搏滋养成长底色
黄轶涵除参与田径训练及赛事,还担任太阳集团tyc33455男篮队长,“最重要的是那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大一刚进院男篮学长们的耳提面命,到如今大三成为学院男篮队长带着大一的学弟训练,我们的口号一代传一代,不变的是场上的热血和拼搏”,黄轶涵说。
在黄轶涵看来,运动带给他的远不止速度与力量。冲刺时的坚持,教会他面对学业压力时更有韧性;失利时的复盘,让他学会理性看待挫折;夺冠时的喜悦,则让他更懂“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这份积极心态,早已融入他的生活:专业课上敢挑战高难度课题,学生工作中主动承担繁琐任务,面对未知始终乐观。
从少年热爱出发,以自律坚守初心,用传承延续热血,黄轶涵在赛道与校园间,跑出了青春加速度。未来的日子里,他仍会带着这份对运动的赤诚,在田径场上继续突破自我,在男篮赛场带领团队再创佳绩,也会在学业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橙”风破浪。
审核人:周治瑜